当前位置: 中国江苏网 > 资讯 >

滨海港镇创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路径

2023-11-07 15:52

中国江苏网

近年以来,滨海港镇以 “法治构建和谐”为目标,大力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的原则,开展各类探索化解矛盾创新活动,突出源头化解、多元化解融合基层社会治理力量,及时化解基层矛盾纠纷,探出了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的社会治理新模式。

构建“3+4” 矛盾纠纷化解机制。针对新时期矛盾纠纷的新趋势新特点,为畅通群众利益诉求解决渠道,以“较小纠纷不出村、一般纠纷不出镇、重大纠纷不出县”为切入点,创新推行了“3+4”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机制。“3”指的是“三级联调”,就是打破层级区域界线,打通上下协作环节,积极发挥镇、村、组级各自优势,努力做到一般性纠纷就地及时化解,重大复杂矛盾三级联合会诊、联动化解、集中攻坚。“4”指的是“四力融合”,即加强基层调解员与网格员、“一村一法律顾问”的力量融合;加强基层调解组织与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和个人品牌调解工作室等社会调解组织的整体融合;加强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的衔接融合;加强人民调解智慧调解平台与综治平台、信访平台、法院解纷平台、公安掌上平台的信息融合,通过不断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资源,持续优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立和形成矛盾纠纷大调解格局。

汇合“多支力量”,推动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力量前移、下沉。针对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力量的分散、各自为政的现状。滨海港镇将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力量进行了统一的汇总,建立了一支以网格员、调解员为主体,包村干部和警务助理为主要力量,法律顾问作为重要补充的矛盾纠纷化解专业队伍。分工明确,高效配合,真正实现矛盾纠纷的高效化解。网格员、调解员日常对矛盾纠纷进行排查、汇总和上报,针对不同矛盾纠纷进行研判,根据矛盾纠类型和难易程度,分别制定由包村干部、警务助理和法律顾问牵头的化解小组,真正提升了矛盾纠纷化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借助矛盾纠纷化解平台——“网事滨须办”,如“遇四说事”等等,一村一品,各具特色。 “网事滨须办”真正为群众提供一个“会客厅”,让群众有地方说、想说、放心说、愿意说,通过把问题摆出来,一起明辨是非,减少矛盾隔阂。同时通过“会客厅”积极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和途径表达利益诉求,让“矛盾不出村、不上交”真正成为现实。

推进“硬三步” 矛盾纠纷化解常态模式。一是强化排查,注重防范。按照“调防结合、以防为主”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基本原则,实行镇每半月一排查、村每周一排查、重大节假日期间重点排查的矛盾纠纷排查制度。加强矛盾纠纷的分析研判,建立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处置预案,强化社会风险评估和防范预警制度,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与法治宣传统筹推进,从源头上预防治理,避免和减少矛盾纠纷发生,增强群众法治化办事能力,做到了纠纷排查制度化、分析研判常态化、源头治理精准化。二是加强联动,多元协作。对重大复杂矛盾纠纷实行“三长”集体会诊、专人专班、调处听证、“一卡通”流转、心理干预等工作制度,有效整合多方工作优势,全面构建协作联动机制。三是跟踪问效,督促问责。对已化解的矛盾纠纷主动跟踪,积极引导当事人对调解协议进行司法确认,确保调解成果得到有效巩固,坚决避免因处置不彻底造成“历史遗留问题”,对一时难以化解的采取应对稳控措施,严防发生“民转刑”案件转化和极端严重信访事件。通过跟踪回访、案件评查、工作考核相结合,以责任追究机制推动矛盾纠纷及时化解,保证社会大局稳定,人民群众满意。

不断探索创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路径,大力推进“枫桥经验”滨海港镇模式见实见效,全镇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网络覆盖、基础扎实、体系健全、机制完善、协作密切、联动高效的画卷展现在群众眼前。(叶爱霞 张文斌 李章芹 余长戈)

  • 上一篇:冠军体验官女排袁心玥、李盈莹相继做客白象中国面直播间
  • 下一篇:亲子避寒出游正当时,斯巴鲁傲虎让出行座驾不再难以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