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15 22:22
中国江苏网
滨河社区深化“五心融‘河’”五美驿站品牌建设
泰兴市黄桥镇滨河社区紧扣“有根有魂有特色、创新创业创未来”的目标定位,聚焦“一老一小一特一残”,实施“人气集聚”计划,打造“五美驿站”(七彩美-希望驿站、桑榆美-敬老驿站、运动美-活力驿站、志愿美-爱心驿站、传承美-乡愁驿站),同时,按照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提高基层治理社会化、法治化、专业化水平的要求,坚持“五社联动、专业协同、资源共享、多元参与”的运营原则,针对滨河社区的儿童青少年、残疾人、老人、新业态人员等服务群体需求,重点围绕先锋学堂建设、志愿服务专班孵化、居民自治互助小组等领域开展专业服务。
运营过程中积极探索“协同治理”视域下“服务+资源、培育+引导、治理+营造”的“三个+”协同服务模式,努力构建居民诉求“全响应”、社会服务“零距离”、社区治理“全覆盖”的“五心融‘河’”服务体系。
一、聚力“河机制”激发服务活力,治理体系领先一步
滨河社区因地制宜,发挥社区党组织、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主导作用,全面加强党建引领社区服务体系建设,强化社区居委会指导能力,社区社会组织参与服务能力,联合黄桥镇慈善社工站打造“‘河’你携手”服务品牌。以滨河社区社工室为主阵地,开展“遇见就好”社区治理项目。项目以党员作为先锋力量,打造滨河社区先锋学堂,发掘并培育社区居民领袖,培育社区志愿者队伍,激发社区内在活力。先锋学堂创新工作方法,提炼“三就近”特色服务:
“燃”红心,就近学习理论。社区高度重视党员的理论学习工作,邀请优秀党员代表、专业党校讲师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学习教育,让党员干部政治学习不“掉线”;
2.“显”热心,就近发挥作用。结合滨河社区风土人情、文化底蕴、产业特色,因地制宜以目标和效果为导向,用理论知识提升基层服务“为民”水平,针对社区干部、网格员、楼栋长、居民骨干等, 深入开展“治理人才培养计划”,以“理论+实践”的学堂模式,促进理论学习到案例实践的转变。
3.“享”安心,就近关怀服务。 为进一步落实对社区内老年群体的关注,提升社区老年群体的归属感与幸福感,滨河社区开展“时间去哪儿了”—先锋时光照相馆照片展,现场通过摄影展的形式展示前期征集的老照片和拍摄的照片。
二、聚合“河力量”共创服务品牌,治理能力更进一步
1.“贴”民心,急难需求解民忧。以互助式/家园式的牵手、睦邻、融入、发展为目标,创建“帮帮团”志愿服务品牌体系,从居民互助、资源融合、便民服务、家园共建几个方向着力,横向打造“帮帮团之家园合伙人”、“帮帮团之漂流互助箱”、“帮帮团之爱不走远·从头开始”等志愿服务品牌项目,广泛动员辖区群众、商户、企事业单位参与志愿服务。
2.“传”爱心,专业服务学雷锋。为培育志愿服务文化,永葆军人本色,近日,在黄桥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的指导下,滨河社区率先建立了退役军人志愿专班,围绕健康义诊、反诈宣传、生态环保、便民服务等方面,开展了丰富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活动的开展,不仅密切了退役军人和服务站以及居民之间的联系,同时也充分展现了退役军人的先锋模范作用,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志愿精神,进一步增强了退役军人志愿者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三、聚议“河思路”汇集服务民力,治理方法主动一步
1.“享”真心,多方助力共建。在黄桥镇政法和社会管理局及黄桥镇慈善社工站的指导建设下,“七彩滨河”社区社工室聚焦标准、平台和实效,通过建立“九位一体”的社工室规范指引,搭建“四级平台”提升社工室服务效能,打造“三点递进”的社工室提升体系,把“家门口”的社工室建设成老百姓有口皆碑的幸福,极大地增强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2.“畅”热心,全民参与出彩。为实现雷锋精神处处可学,奉献爱心人人可为。滨河社区创新打造“‘河’你携手”志愿商圈,通过设置“暖心小店”、“便民服务点”、“志愿服务驿站”等志愿阵地,同时,根据街区商圈特色,有针对性地设置服务项目、激励机制,实现了服务提供者与受众广覆盖,既可以为周边居民及消费者提供冷热饮水、雨衣雨伞、应急充电、药品等,也可以帮助辖区内的商家解决矛盾纠纷。此外,滨河社区志愿者只需凭“七彩滨河”星级志愿者证,就可在“暖心小店”享受相应礼遇优惠及积分兑换服务。
四 、聚焦“河志愿”提升服务效力,治理行动向心一步
滨河社区“听”民心,聚焦“一老一小”专业服务,创新开展“耆乐计划”老年兴趣小组,建立书法绘画、舞蹈戏曲、健身养生等活动小组,增加京剧、黄梅戏、相声、小品等老年人喜爱的传统娱乐活动,同时,每年围绕我们的节日时间节点开展户外文艺演出,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让老年人沉浸在“夕阳无限好”的喜乐氛围里。深挖社区青少年需求,除了日常开展的四点半课堂外,寒暑假期间针对无人看管的社区儿童,滨河社区组织返乡大学生志愿者开展公益暑托班,解决双职工家庭及困难家庭的“烦恼”,真正做到“解民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