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20 14:54
中国江苏网
近年来,滨海县滨海港镇以 “法治构建和谐”为目标,大力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的原则,开展各类探索化解矛盾创新活动,突出源头化解、多元化解融合基层社会治理力量,及时化解基层矛盾纠纷,探出了基层矛盾纠纷化解的社会治理新模式。
统筹资源,建设矛盾化解“主阵地”。为加强信访工作阵地硬件建设,滨海港镇依托社会治理中心全面整合信访接待中心、矛盾纠纷调处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等阵地平台,建设集调解、信访、法律援助、司法救助、诉讼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一站式”平台,配备了工作必需的各类音像采集设备,在功能上,分为接待服务区、矛盾调解区、心理服务区三板块,主要设置了服务窗口、领导接访室、视频接访室、档案室等多个科室,制定实施方案,细化工作任务和责任分工,明确“时间表”“路线图”,实行挂图作战、对账销号。在完善硬件条件的同时,整合各方资源,在矛调中心构建了集信访、调解、立案、诉讼于一体的矛盾调解综合运转体系,提供“一站式”解纷服务,成为滨海港镇矛盾纠纷化解的调度中枢,也是“矛盾不上交,人员不上行”的坚实防线。
构建“3+4” 矛盾纠纷化解机制。针对新时期矛盾纠纷的新趋势新特点,为畅通群众利益诉求解决渠道,以“较小纠纷不出村、一般纠纷不出镇、重大纠纷不出县”为切入点,创新推行了“3+4”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机制。“3”指的是“三级联调”,就是打破层级区域界线,打通上下协作环节,积极发挥镇、村、组级各自优势,努力做到一般性纠纷就地及时化解,重大复杂矛盾三级联合会诊、联动化解、集中攻坚。“4”指的是“四力融合”,即加强村居法律明白人与网格员、“一村一法律顾问”的力量融合;加强基层调解组织与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和个人品牌调解工作室等社会调解组织的整体融合;加强人民调解与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的衔接融合;加强人民调解智慧调解平台与阳光信访、人民调解小助手、江苏微解纷、苏解纷等系统平台的信息融合,通过不断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资源,持续优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建立和形成矛盾纠纷大调解格局。
汇合“多支力量”,推动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力量前移、下沉。针对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力量的分散、各自为政的现状。滨海港镇将基层矛盾纠纷化解力量进行了统一的汇总,建立了一支以104个网格员、30个法律明白人为主体,包村警务助理为主要力量,法律顾问作为重要补充的矛盾纠纷化解专业队伍。分工明确,高效配合,真正实现矛盾纠纷的高效化解。网格员、法律明白人日常对矛盾纠纷进行排查、汇总和上报,针对不同矛盾纠纷进行研判,根据矛盾纠类型和难易程度,分别制定由包村干部、警务助理和法律顾问牵头的化解小组,真正提升了矛盾纠纷化解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借助矛盾纠纷化解平台——“网事滨须办”,“遇四说事”是滨海港镇的一镇一品,每逢星期四,化解小组进入网格开展活动,为群众提供一个“会客厅”,让群众有地方说、想说、放心说、愿意说,通过把问题摆出来,一起明辨是非,减少矛盾隔阂。同时通过“会客厅”积极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和途径表达利益诉求,今年以来,各村累计化解家庭婚姻矛盾132次,解决陈年矛盾38起。每周由镇社会治理局牵头,每村轮流开展《民法典》、反诈等等方面宣传,每个季度,全镇15个村轮回一次。仅今年以来,已举行巡回活动40多场,群众遵纪守法意识、维权意识大大增强。
不断探索创新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新路径,大力推进“枫桥经验”滨海港镇模式见实见效,全镇矛盾纠纷化解工作网络覆盖、基础扎实、体系健全、机制完善、协作密切、联动高效的画卷展现在群众眼前。(叶爱霞 张文斌 余长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