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中国江苏网 > 资讯 >

喻学才教授和他的《三元草堂游记》

2024-09-04 16:51

中国江苏网

 

一、著者其人


喻学才,2011年6月6日在英国约克郡城墙上,邵文实摄影

有人称他为当代徐霞客。他说其实并不准确。因为他还是体制内的人,他还是东南大学教授,有自己的学生要教,有自己的科研要做。远不如徐霞客那样一无羁绊的以性命游,以躯命游。当然,如果把这句话理解成是对他审美人生的一种评价。说他的人生是审美的人生。是徐霞客式的人生那就比较准确了,其实,他还有一面应该说明,就是他不仅喜欢行万里路,而且性喜读万卷书。他喜欢读书,和喜欢旅游一样,似乎出于天性。不因生存条件恶劣而放弃,也不因生活条件优越而淡忘。

(一)喜欢游览

早年他在大学留校工作后,那时节湖北恩施的交通十分落后,从武汉到恩施,要么坐小飞机,自然是走空中。要么是坐轮船到宜昌,然后换乘汽车。许多人认为那是极其冒险的事情。他所在的系在恩施有个函授班。老师们都不太情愿去那里上课,即使讲课待遇丰厚。有两个宜兴人坐车从宜昌出发,走出约百多公里处,当他们看见盘山公路旁边悬崖下的汽车残骸,就要求司机放下他们,死活不肯再往前走。司机说没有车。你回去也很困难,他们说,就是爬我也要爬回去。这是喻教授亲自经历的一件事,时间在1986年。那时节的喻学才与其说是为了刚出生不久的孩子弄点奶粉钱,倒不如说他是为了一饱恩施那奇绝的山水美景。因为一本清人顾彩游览恩施的著名日记《容美纪游》深深地吸引了他。他一定要去那里看看。当系里负责函授的老师找到他问他是否想去恩施。他不假思索的就答应了。和那两个宜兴老板不同。他兴致盎然地踏上了前往恩施的道路。他既贪婪地欣赏车窗外的奇丽山水,也不害怕看那些在山沟里的汽车残骸。他把身份证件和单位地址电话(那时家里穷,还没有装电话)用扣针别在上衣口袋里。然后就一门心事的欣赏风景。鄂西之行,教学任务完成后,他又一口气游了湘西。家里和系里见过了归期还不见人回,急了,电话打到恩施教育局,这才知道他游湘西去了。

一次,他乘坐的汽车在湘西旅行,遇到前面修路,司机告诉大家需要等七个小时。这在今天不可思议,但当年却很稀松寻常。喻学才确认了时间后,便打听附近有何好玩的所在。村人告诉他附近有永顺不二门。那里有野外温泉,可以露天泡澡。于是,他走到了不二门,欣赏了那座天然的石门和满壁的毛主席诗词书法。(原来的历代磨崖文字都被文革红卫兵磨掉了)在野外温泉痛痛快快泡了几个小时的澡。他事后对人说,人生何必自苦。车子不能走,人不可以走嘛。干嘛不化烦恼为菩提,享受当下?

这种以苦为乐,以险为乐的个性,可以说跟他与生俱来。1994年,他应山西省旅游局邀请,和北京河北等地专家一起考察太行山中段旅游资源。有一天来到一座叫性空山的地方。省里陪同的同志告诉他们,只要能身体贴着悬崖敢踩着那悬在万丈悬崖上的钉进缝隙中的时长时短的小石块路往上走,上面还有一个荒弃大半的村子。喻学才回忆说,他当时和河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的郭康研究员禁不住诱惑,果断地爬上去了。那段路虽然加起来也不足千米,但因全部道路都是或长或短镶嵌在悬崖峭壁上的石条构成,确实令人心惊胆颤。他说,跟性空山相比,那条把唐文豪韩愈吓哭了的华山苍龙岭真的算不了什么。上山后,他们受到留守的几户人家的欢迎。老乡们说,上来的外地人极少。他们告诉喻郭,这里原来是一个生产小队。近年来人走了不少,年轻人几乎都放弃了继续在山上生活。留在山上的基本都是老弱病残。我见村里还有碾盘磨盘,询问村人这么窄的路,牛羊等畜生是怎么弄上来的。他们告诉我,当年就是从山下赶集,抱两个一雌一雄的牛犊子,后来就繁殖了。

90年代后期,他在浙西大峡谷考察,途中遇到一潭水,面前一方绝壁。没有路了,问陪同的当地干部,返回需要走十多里山路。如果能攀上这堵绝壁,离下山的大路只有一公里多路。他和南京大学地理系的杨达源教授等果断地脱掉衣服,结成绳索,连接石壁上垂下的苍藤,然后不顾一切地攀上悬崖。2017年,已经退休的他和太太一起自驾游西北。游览平凉崆峒山那次。应该是9月25日黄昏,由于在崆峒道院和道长任城斌聊天忘记了时间,又不肯放弃上山顶去看明代建筑群的机会。因此他们夫妇下山时天已全黑。崆峒山为了防止森林火灾,全山不设路灯。这二位游客便只有自救,摸黑下山。可以想见,那仅仅靠有限的手机电筒照明的下山路该有多艰难。空山密林中时不时爆出一声鸟叫,或者一阵高山碎石飞落的声响。但他们不以为苦。

2018年,他应邀参加在浙江台州学院召开的唐诗之路遗产廊道国际学术研讨会,会议考察天台山期间,他因为贪图拍摄“衮雪”摩崖文字,不慎滑落深潭。他水性好,不以为意。台州学院的领导们着实紧张了一阵子。但看到他若无其事,丝毫不影响游兴的样子,都被他的情绪所感染。他还创作了五言古风《天台行》。分享给同行的学界朋友们。(该诗见本社2024年1月出版《三元草堂诗词》P127-129)

多年后谈起这些游览往事,他依然眉飞色舞。好像很享受似的。

(二)喜欢阅读

喻学才教授十分推崇周公姬旦。他的《三元草堂随笔》一书中有一篇《出差读书古今谈》。里面就记载了周公旦出差时习惯在随身的车乘中携带古代经典,抽空阅读的故事。周公是圣人,西周的典章制度相传都是他亲手制定的。周公辅佐成王,尽心竭力。孟子说他“思兼三王,以施田事。其有不合者,仰而思之,夜以继日;幸而得之,坐以待旦。”墨子远游时也喜欢在后车中带上图书。他的学生弦唐子好奇问之。 墨子告诉他,“昔者周公旦,朝读书百篇,夕见七十士。故周公旦佐相天子,其修至于今。”他对学生说,我“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吾安敢废此(指读书)”

喻学才的阅读自幼至今,没有因为年龄而改变。在农村劳动阶段,他可以肩上挑着柴担,也会带一本书。到柴行等待买主时,他会利用那段时间读一会儿书。如有一次读苏联学者某某的《政治经济学》一书时遭遇到一位慧眼识才者,对他十分欣赏,不仅多给了钱。还泡茶招待他,热情鼓励他奋发图强,并预祝他一定可以实现自己的抱负。在他的藏书中,有一本《哥达纲领批判》,薄薄的一本,是他高中一年级时在县新华书店买的。因为轻,好带。他常随身携带阅读,那上面密密麻麻,写的都是他当年的思考和困惑。

大学毕业工作后,出差的机会日多。他每次外出,都喜欢在行囊中揣上一本经典,如《老子》《论语》或《理想国》《1984》等。利用乘坐交通工具途中和酒店闲暇时间阅读或重温。有感想,即随笔记在书的空白处。一本《老子本原》,被他的心得密密麻麻的覆盖了大多数空隙。

1996年,著者到湖南岳麓山参加建筑文化学术研讨会,那时从南京到湖南,还需要坐船到武汉,然后换乘火车到长沙。在往返的轮船上,他硬是读完了汤志钧的两厚册《章太炎年谱长编》,写下了哲理随笔《江行有感》等游览随笔。

他极少生病。除了工作,不是在读书,就是在旅游。

二、游记其书


《三元草堂游记》 喻学才著 中国文化出版社2024年8月出版

知道了著者的两大似乎是与生俱来的爱好。我们再来看看他生平的学术兴趣。

喻学才教授的学术追求:1,旅游文化研究。2,旅游规划设计。3,旅游文学创作。

早年研读古代文学,他将山水文学选择为自己的主攻方向。因此得以遍览历代山水诗词和游记。中年开始研究旅游文化、编制旅游规划。同时不忘旅游文学创作。我们看他的著述,《中国旅游文化传统》是一本旨在总结三千年小众旅游传统经验的学术著作。《中国旅游名胜诗话》则是一部兼顾普及与学术的体例上很有创意的诗话著作。该丛书是上世纪90年代喻学才牵头组织全国各地诗词界和旅游界的朋友编写的八卷本的诗话著作,300余万字。一经问世,颇受欢迎。他还是一个诗人。早在1990年代就参加了中华诗词学会。除开有《三元草堂诗词联抄》《喻学才诗品》和《三元草堂诗词》等创作外,诗词批评方面的著作有《半笺词话》《击水词·序》《竹庐诗词·序》《朱砂词·序》等诗论词论文章。就旅游业而言,近三十年来,喻学才侧重关注旅游主体即旅游者研究,侧重旅游文化和遗产的发掘利用研究。出版了《文化遗产保护与风景名胜区建设》《老戏台》《三元草堂文钞·山水文学研究》《三元草堂文钞·旅游文化研究》《三元草堂文钞·遗产保护研究》《中国历代名匠志》《中国历代名建筑志》《中国风水文化传统》《三元草堂随笔》等著作。旅游规划著作也正在总结撰写中。

了解了著者的学术路径,就会明白他的这些学术追求特点一定会影响到他的游记创作。“多情怀旅伴,余事作诗人。”这是他的忘年交,湖北大学著名历史学教授刘先枚赠送他的对联。这怀旅伴,既包括他的同时代的旅伴,如早年旅行火车上碰到的河南农民武生祥,他和这位被车上乘客们戏称为“加西莫多”(雨果小说《巴黎圣母院》中的敲钟人)的单身汉农民旅行家相谈甚欢,还专门为他写了一首五言古风《246次列车上赠邻座河南延津县农民武生祥》,该诗见《三元草堂诗词》2024年版第340页。在东北自驾游期间他在镜泊湖“地下森林”结识了伐木工人曲光明,2004年春,在武当山考察世界遗产保护期间,得到当时的武当山道教协会会长李光富道长的热情接待,2017年在西北平凉考察崆峒山时结识的崆峒山道长任城斌。更多的是他怀想千百年来的曾经过客,如他在去安徽当涂所写的李白墓祭词,他到陕西蓝田所写的王维辋川遗迹游记。他到俄罗斯旅游,和列宁的饰演者合影,在英国旅行,他面对芳斯汀修道院的废墟发思古之幽情。

他是东南大学的一名教授,是旅游学科的负责人。他课堂上给学生讲旅游,在课外给地方领导说旅游,在景区景点有时候也会忍不住指点江山,说好评坏。在他的脑海里,有对前人山水刻画的生动回忆,如他在雁荡山编制旅游规划,在江西临川考察家族历史,谢灵运写山水的本事令他折服,到浙江桐庐,走在富春江上,六朝时期的金陵名道,山中宰相陶弘景的写景散文,现代文学史上的才子文人郁达夫的游记,都会涌上心头。因为早年他曾经花了不少时间反复研读品味过这些古代的山水文学经典。

他上大学正好赶上改革开放开始的1978年。四十年来,中国旅游突飞猛进。从一开始的挣脱外事接待模式发展到后来的国内旅游、出境旅游和入境旅游三驾马车并驾齐驱。中国旅游这四十年来真的经历了太多,喻学才教授正好躬逢其盛。发展是硬道理。但当代旅游业大发展的过程中,也发生了很多问题,比如说,因为开发理念的不当,破坏文物。因为不懂市场,投资浪费,比如建造主题公园所造成的损失,影视基地的经营困境等等。喻教授作为中国改革开放后较早进入旅游圈的学者,自然不可能不发声。他对发展旅游的意见,对保护历史遗产的意见。他关于重视旅游文化,促进文化和旅游融合的见解,分别散见于他的课堂教学,规划评审,学术会议,学术论著里。自然不会不反映在他的游记著作中。2001年,他接受本校建筑学院建筑历史学科负责人朱光亚教授的建议,申报了一个国家文物局的十一五重点课题。即文化遗产保护和风景名胜区建设。这个选题实在是为了寻找旅游发展和文化遗产保护之间的结合点。当年的国家文物局局长张文彬曾在他的那个申请课题文件上亲笔批了很长一段话,希望著者把这个课题研究下去,为国家发展如何处理旅游发展和遗产保护的关系探索新路。后来,项目结题,书出版了。他本人还受国家旅游局委托,代表国家旅游局参加国家文物标准化委员会的专家工作多年。这些经历其实都程度不同的影响到他的游记风格。形成他的游记的特色。

这是时代给他的机遇,也是他独特人生经历赋予的财富。如果没有他早年研究山水文学的积淀,如果没有他性喜博览,见书就读,性喜猎奇的个性,如果没有他的这种既做旅游,也做遗产;既搞基础研究,也做应用开发;既搞学术研究,也搞文学创作的特殊经历,也不会有这本游记。这本游记记录了著者近四十年岁月中的部分旅游踪迹。全书由188篇游记作品构成。作者秉持中华民族秉笔直书的修辞立诚原则,所有篇幅都是著者足之所历,身之所经的产物。著者对自己的游记作品除了自娱的态度外,实际上也还是有期待的。著者告诉我们,他心目中的游记希望能汲取历史上游记大家的特色,包括:1)徐霞客崇尚真实的科学态度、2)郦道元注重写景的美学表达,以及3)袁宏道袁枚注重评说是非等三个特点。

他说,除此而外,他还希望以游记存史。希望他的游记能反映出我国旅游发展的历程。因为1978年以前的我国旅游可以说都属于小众旅游,当代旅游是大众旅游。而2010年国家确定5月19日为中国旅游日,则可视为大众旅游时代的真正标志。因为前面二十多年,中国的旅游从外事接待型转轨到旅游产业型。这个可视为过渡时期。大众旅游时代的特点是什么?归纳言之,有以下几点:1,旅游者外出旅游有中介机构提供服务,交通食宿游览都有专门机构安排导引。2,旅游服务由线下转到线上,部分旅游服务项目由现实转到虚拟(网络)。除了传统的食住行游购娱服务外,还有一个就是信息服务变得越来越重要。3,景点建设由自娱发展到娱人。小众旅游时代许多地方的景点建造是为了纪念某人,或者是为了营造景观以便休闲。不是明确为旅游者服务的,更不是以赚钱为目的。4我国的大众旅游,景点规模普遍扩大许多倍,因为我们已经进入汽车社会。消费特点是以假日集中消费为主打。5,旅游文化建设载体多元化。小众旅游时代只有文字、图画和照片三种,现在则增加了微信、抖音声像视频等许多新媒体。

能至、能言,能文,是小众旅游时代的三个旅游境界。我们今天虽然已经进入成熟的大众旅游时代了。但这三层境界依然是我们衡量旅游文化创造的一个标尺。最近十多年中,我们的国民无论是国内旅游还是出国旅游的人数,绝对都是空前的飙升。在小众旅游时代,一个国家一年真正在国内旅游和出国旅游的人,数量总是相当有限的。但最近十多年则不同。中等收入以上的国民无论国内游还是出国游,人数都是一路暴增。当然,我们的游客整体素质还是有待提升的。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绝大多数旅游者还是停留在能至的水准上。距离世人对我们这个古老的礼仪之邦、文化古国的期待,还颇有距离。我们这些幸运的大众时代的旅游者还可以做得更文明,更文化、更文学一些。庶几方与世人对我们这个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的公众形象相匹配。

  • 上一篇:阳光财险2024年“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教育宣传月”活动正式启动
  • 下一篇:工行镇江润州支行开展党建共建主题党日活动